(本网讯 来源:教务处 编辑:姚瑶)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,优化专业布局结构,突出办学特色和优势,依据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》文件精神,武汉晴川学院组织了2025年新专业申报工作,并于7月9日上午召开2025年新专业预申报工作专题会议。校长汪彬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,常务副校长夏力教授、副校长彭宇文教授、副校长向巍、校长助理张涛出席会议。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、各学院教学副院长、拟新增专业筹建负责人及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。会议由校长助理张涛主持。
会上,来自7个二级学院的拟申报新专业汇报人,围绕工业软件、智能制造工程、智能交互设计、数字营销等拟申报专业,从专业设置背景、人才需求预测、课程体系设计、师资队伍、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。
计算机学院教学副院长裴浪汇报“工业软件”专业的申报情况
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助理饶恕汇报“智能制造工程”拟新增专业的情况
设计工程学院院长楚东晓介绍了
“智能交互设计”和“游戏艺术设计”2个拟新增专业的情况
会计学院教学副院长胡丹汇报了“资产评估”拟新增专业的情况
商学院执行院长薛红松汇报了“数字营销”拟新增专业的情况
外国语学院范丹红教授汇报了“养老服务管理”拟新增专业的情况
传媒艺术学院教学副院长李国伟介绍了
“智能影像艺术”“人工智能新闻”拟申报专业的情况
汇报结束后,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结合学校整体发展定位、学科专业生态布局、区域产业人才缺口和就业趋势,对拟申报专业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评议,从“强化顶层设计,统筹专业发展布局”“立足应用型定位,服务学科专业发展方向”“明确专业定位,突出差异化发展路径”“整合资源,推进协同共建共享”四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。
常务副校长夏力表示,学校聚焦工科与交叉融合,集中资源打造特色专业,将优先支持工科类专业及交叉融合型专业的申报。各学院应结合自身学科基础和资源优势,围绕“文工交叉”“艺工交叉”等方向,申报具有复合性、创新性的新专业,推动跨学科融合发展,拓展专业发展空间;应统筹资源,集中力量申报1个重点新专业,优先考虑工科类专业,避免分散投入、重复建设;应根据会议精神和专家意见,重新审视拟申报专业的科学性、必要性和可行性,严把申报材料质量关。

针对各学院的新专业申报工作,汪彬校长提出四点工作要求。一是强化前瞻布局,对接国家战略。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,重点培育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专业,抢占发展先机。二是坚持需求导向,服务区域发展。深入调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,确保专业设置与就业前景高度契合。三是发挥集群效应,促进协同发展。推动新专业与现有专业群实现有机融合,推动课程资源共享、师资互通、平台共建,构建“优势互补、协调发展”的新格局,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。四是深化内涵建设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通过专业结构优化,培养更适应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新专业申报工作的阶段性推进会,更是学校专业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。通过校领导的精准把脉和方向指引,各学院进一步明确了申报思路和重点方向,为后续扎实推进新专业申报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。